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营养知识的普及,人们不断更新食品质量需求观念,从而更加关注食品安全质量,有机食品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有机食品是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在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与有机农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尚存一定差距。在生产规模上,商务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目前,“中国有机食品占全部食品的市场份额不到0.1%,远远低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 在消费习惯上,北京市农业绿色食品办公室进行的一项消费者认知和购买行为调查表明:“认识有机食品标识的消费者比例最低;购买过有机食品的消费者比例也是最低,消费者对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食品信心最低。” 据此,有专家指出,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还面临着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各地相继台了一些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地方条例,如《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上海市食用农产品监管暂行办法》等,但这些条例仅限于本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即将于下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虽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产地、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包装和标识以及监督检查做了明确的规定,并规定了各部门的主要职责,但其中仍然没有针对有机食品的条款。 (二)现行标准有待进一步修订 中国有机食品标准在参考了国际上主要国家、地区及组织有机食品标准的基础上,又考虑到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现状,提出了有机食品的终端产品标准,即:“有机产品的农药残留不能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相应产品限值的5%,重金属含量也不能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相应产品的限值。” 但是,北京市农业绿色食品办公室郝建强告诉本报记者,由于中国国家标准的制定相对滞后于农业生产,许多农产品都没有相应的产品国家标准,例如,“豆芽是消费者日常消费品,但至今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现实的认证过程中,认证机构无法确定产品检测指标,并判定产品是否合格。” 标准滞后的现状给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这就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对各类食品产品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为有机食品认证提供标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