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认证常识 » 正文

药品GMP认证力度不断加大 GMP认证变身-gmp认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6-11  浏览次数:59
核心提示:新的GMP认证对提高行业整体实力具有推动作用,但它能否改变企业的现状,业内普遍认为形势不容乐观    8月8日,在国家食品

新的GMP认证对提高行业整体实力具有推动作用,但它能否改变企业的现状,业内普遍认为形势不容乐观    8月8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例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表示,今年下半年,我国将在药品安全监管方面开展整治和监管,其中在生产环节上,国家将修订药品的GMP认证标准,改革药品的GMP生产检查方式,与药品注册现场检查进行结合,从而加大对药品GMP认证的力度。   基于1999年试行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国家局药品安全监管司于2006年着手酝酿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在经历了两次征求意见之后也即将出炉。    据颜江瑛透露,今年下半年,SFDA还将继续对日常的生产监管加大GMP的跟踪检查力度,以此督促企业自觉执行GMP规范。    郑筱萸时代的GMP认证    追溯起来,较早实行药品制剂GMP认证的国家是美国。1963年,美国率先实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此后各国积极响应,陆续制定符合各国国情的GMP条例并开始实施。    作为药品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准则,GMP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也是新建、改建和扩建医药企业的依据。    1982年,我国医药工业第一次试水GMP,中国医药工业公司颁发《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试行本)》,并先后于1992年和1998年进行了两次修订。    1999年,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最终修订并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规定于1999年8月1日起全面施行。当时GMP认证的工作进程是按照药品的分类、剂型限期要求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1999年至2002年分别完成了血液制品、大输液、粉针剂和小容量注射剂的GMP认证工作,对限期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和车间一律停止生产。    在GMP修订期间,郑筱萸于1994年担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1998年3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出任国家药监局第一任局长。自上任局长以来,郑筱萸以行政命令强推GMP认证:自2004年7月1日起,凡未能取得GMP认证的国内企业,一律不准进行药品生产。    对于强制推行GMP认证,业内普遍认为与当时的行业背景不无干系。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资料显示,1985年以前我国只有1000家左右的药厂,到1990年猛增至3700家。由于各地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竞相开办药厂,到1995年又增加到6300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检测设备落后,技术管理人员不足,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药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低。药品生产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了各种不正当竞争乃至劣药泛滥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实行GMP强制认证制度,不仅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想设定门槛淘汰一批不合格的制药企业,控制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招贤纳士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002289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