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重视,然而食品安全隐患却成了无奈而又无助的现实。近来时有漂白鱼翅、漂白开心果、添加吊白块的腐竹、色素包裹的蜜饯等被曝光,食品添加剂不断遭受非议。为此,记者走访了广州一些大型超市,对食品标注的成分中是否含有添加剂进行了暗访,并对食品添加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食品标注成问题 记者一连几天走访广州大型市场,对食品的标注做仔细分析,发现存在三个问题: 首先是大部分国内企业生产的食品,标签上标注的成分都很简单,基本只有产品主要成分,几乎没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及含量,最多只注明“天然香料”、“甜蜜素”等。而国外大部分进口产品在食品成分的标注上则非常详细,基本把食品所含的所有成分都标出来,包括添加剂。 其次是大企业食品的成分标注比小企业详细,如国内一大型牛奶厂在产品成分上标有“稳定剂”、“增稠剂”,甚至有企业写明不含任何防腐剂;但一些小企业生产的食品一般只写主要产品成分,对食品添加剂不作任何标注。 第三个问题是散装食品被超市简易包装后,只在外包装上标产品主要成分,对于色素等没有任何标注。 对于目前的市场现状,业内人士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大一个原因是消费者对添加剂排斥,使“精明”的商家学会了“对症下药”。而从监督部门的角度考虑,只要是食品添加剂不超标,就不算不合格食品。 既然如此,消费者为何仍谈“剂”色变? 消费者 所知甚少取舍两难 事实上,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存在安全隐患的担扰并不是空穴来风。 据一报道称,2003年9月下旬,我国出口到日本的速冻类、酱菜类、罐头类等食品皆因甜蜜素问题受阻。然而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甜蜜素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据了解,甜蜜素学名“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划分类别是甜味剂,使用范围非常广,包括酱菜类、调味酱汁、糕点、配制酒、饼干、面包、雪糕、冰淇淋、饮料、果冻、腐乳、蜜饯、瓜子、陈皮、话梅、杨梅干、炒货等。有专家认为,甜蜜素是一种无营养甜味剂,有致癌、致畸、损害肾功能等副作用,有的发达国家已全面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甜蜜素。 除此之外,一些因为食品添加剂过量而制造的“问题蜜饯”经常成为卫生监督部门黑名单上的对象。 上海质监部门不久前在一次对市场上蜜饯的抽检中发现,糖精钠的最高检测值达31.2g/kg,甜蜜素最高检测值达33.4g/kg,分别是国家规定的最高限量标准的6倍多和4倍多。质监所负责人指出,食品添加剂包括甜味剂、防腐剂及人工合成色素,过量食入对人体有害。造成食品添加剂超标的原因,通常是生产企业为改善产品的外观和口味,并延长保质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