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为了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从2001年起便对与老百姓生活关系密切相关的食品率先实施了QS认证,QS标志日渐成为市民选购食品的安全凭证。而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没有取得认证的企业开始将销售的网络延伸到食品批发市场、边远农村。另外,自制食品没有纳入QS认证范围,这些现象的存在日益突现出食品安全隐患的严重。近日,四川省政协委员蒲晓明特通过本报呼吁:QS认证不能流于一种形式,制度本身也有待于日臻完善。 腊肉没有QS认证 张能,一位关注食品安全的热心市民。从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对米、面、油、酱油、醋5类食品率先纳入QS认证以来,他就一直在关注QS认证的实施进程,2003年下半年,食品QS认证的市场准入扩大到肉制品等10类食品。春节临近了,他原以为市场上销售的腊肉都会贴上QS认证标志,然而让他大失所望的是,很多农贸市场上销售的腊肉都没有张贴QS认证。 就张能反映的问题,记者日前也对成都的食品批发市场展开了暗访调查。成都市府河桥小商品批发市场出售的腊肉大部分都没有张贴QS认证。据知情人透露,这些腊肉都来自成都周边一些小食品加工作坊。而对于这些腊肉是否合格,商家仅有一张送检报告。 同样,成都城南一家食品批发市场出售的腊肉也没有QS认证。一家腊肉加工厂的王老板认为,QS认证的执法力度一旦弱化,会无形中形成不正当竞争的环境,也会影响到大家对QS认证的信心。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QS标志外观、大小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有些标志是贴在产品外包装上去的,而有的则是印刷上去的,标志上没有编号。一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些产品的QS标志是假冒的,消费者在购买时是很难判断出来的。 目前,超市自制食品、现做现卖食品游离于QS认证之外,这些食品成了QS认证监管的真空地带。QS认证能达到食品安全监管的目的吗?张能存有疑问。 其实QS认证对于那些大型企业不过像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对于很多小企业来说,这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槛,他们在认证与不认证之间徘徊。就腊肉的QS认证,如果严格按照QS认证的要求来执行,正规企业不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而非法生产在很多地方依然“蔚然成风”。 QS认证下的压力 QS认证对食品企业提出了7大要求,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后,企业才能获得认证。这些必备条件包括:有营业执照;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验检疫手段;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不存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资建设的落后工艺、高耗能、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 从认证的条件可以看出,对一些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小食品企业,认证依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槛。 有数据显示,对茶叶实施QS认证的费用大概要2000多元,但认证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生产技术、检验检测手段及包装、运输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因而认证下来,需要的总投资达数万元。据了解,一家酱腌菜生产企业仅购买分析天平、分光光度镜等检测设备就花了1.6万元,为通过QS认证,企业付出的成本也在8万元以上。一些小企业面临着认证的压力,它们根本不愿意花钱去购买设备,特别是那些地处偏远的小食品企业的生产条件根本达不到认证要求,因而这些企业苦苦挣扎后,不排除将被认证淘汰出局。从四川某市质监局的资料显示,在纳入QS体系的前15类食品生产企业中,该市共有200家左右的企业申请,但到目前为止,仅有60余家通过,通过率不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