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进WTO大门,当我们还来不及细细咀嚼各国经济那山花烂熳般的风情时,SA8000标准让我们无法躲闪地扑面而来。是选择或是远离,不少企业开始了举棋不定的思考。 历史闪回 极目远眺那浩如烟海的世界经济,当一桩桩离奇事件起伏跌荡于云海时,人们似乎开始厌恶那些琢磨不定的迷离,而从心底里呼唤着一种本质。然而市场经济的惨烈,常常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20世纪90年代初,当美国服装制造商Levi-Strauss在没有人性的工作条件下滥用年轻女工而被社会曝光后,引起了公众极大反响。践踏人权、蹂躏人性,美国独立战争的凯歌已经敲响了这些人间悲剧的丧钟,而现代人还能容忍这种历史痛苦重演吗?在社会公众的压力下,该公司为了挽救其社会形象,草拟出台了一份公司社会责任守则(也称生产守则),这大概是全球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守则。随之后,美国不少大型跨国公司如耐克、沃尔玛、迪斯尼等也纷纷效法,一时间,"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很抢眼的名词,欧美等国还先后出现了一些相关的"企业社会费任"多边组织,逐渐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这一运动的核心要点是劳工问题,这个问题十分敏感地牵动着全球处于生产链环节上的发展中国家。1993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马拉喀什会议上,首先提出要在国际贸易规则中设立"社会条款",把贸易和劳工标准联系起来,其目的是想利用政治性标准来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此举当然得不到发展中国家支持。1996年12月,在WTO新加坡部长会议上,美国等国家又再次倡议在世贸组织中成立一个社会条款工作组,但奋起反对的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和国际雇主组织。1999年11月,美国不顾发展中国家反对,正式向世贸组织提出议案,建议在西雅图会议上成立"贸易与劳工"工作组。美国的提议与发展中国家的反对总是彼潮此浪,谁也不会退步,因为各自国家利益至高无上。 事实上,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制造国将其大量廉价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受其冲击的当然是发达国家国内市场,使其所在国的纺织品服装、玩具、鞋类等相关行业工人因此失业或下降工资水平,对此不得不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减轻政治压力,日益加重了对发展中国家劳工条件及劳工环境的批评指责。一些地区性行业乃至全国、全球性行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纷纷参与制定相关规则,以求获得贸易自我保护。据统计,当时的守则就多达400余种。 然而,站在各自利益立场上,尽管五花八门的守则对规范各种经济行为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基于各自不同的制定和评价标准,其结果常常带来诸多遗憾与不快。不少跨国公司一方面要推广本公司的社会责任守则,同时,它还要遵守行业、地区、全国乃至全球性的守则,以应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团体的需要。同样,对于一家供应商或制造商,它不得不应对不同客户的可能各不相同的守则,不得不重复接受不同客户的审核,有些工厂一年之内要接受超过十多次不同客户的检查。公众和消费者对跨国公司这种缺乏透明度的内部监督制度也很不满意。企业和消费者都希望制定一个类似ISO9000标准的、通用于全球的社会责任标准,同时建立一套独立的认证认可机制,提高社会责任审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避免因重复审核造成的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