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底以来,国内媒体广泛报道欧美国家将于2004年5月1日起在部分行业强制执行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以下简称SA8000),要求我相关供货企业必须通过此标准认证才能出口。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部分人士也纷纷著文,称此认证将极大地限制我国出口,是发达国家设置的新型贸易壁垒。上述报道在国内出口企业间引起广泛震动,一时间,SA8000名声鹊起,似乎成了新型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的代名词,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 但事实上,关于SA8000,有部分报导是属于失实的,有必要加以澄清。 第一、SA8000不是国际标准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公认标准,而SA8000只是被其制定者SAI封为“社会责任国际管理体系”。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影响下,全球已制订了400余个企业社会责任守则,SA8000仅是众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中的一个,其制定机构SAI是在美国注册的非政府机构,并非国际公认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因此,目前我国不少媒体将SA8000与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第二、SA8000不是强制标准 SA8000是应市场需求产生的一个供独立或第三方认证体系使用的统一、可供核查的社会责任标准,属自愿性标准,任何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自愿申请认证。认证由SAI授权的9家外国认证机构实施。目前,欧美国家没有要求强制实施SA8000认证。但是,对于打算自愿申请SA8000认证的国内企业,需要提醒的是:认证机构会在对企业申请初步审核的基础上,到企业所在地进一步现场考核,考核通过后才颁发证书。认证机构一般除了要求企业提交相关文件资料之外,还会拍摄许多企业内部环境及工人工作状况的照片资料。 第三、获得SA8000证书不是出口的必要条件 自1997年SA8000公布以来,截至2004年5月,全球共有400家企业获得SA8000证书,其中,中国企业53家,主要涉及服装、纺织、化学品、化妆品、农业、玩具等行业。从对部分企业获得SA8000证书后的实际效用调查得知,只有当国外购买商要求我出口企业必须获得SA8000证书才能向其供货时,我出口企业才有必要开展SA8000认证。此外,获得SA8000证书并不能替代国外购买商为执行其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而开展的实地检查。目前,绝大多数国外购买商是根据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对供货商进行第二方或第三方进厂检查。实践表明,即使获得SA8000证书,如果我国出口企业未通过国外购买商自己的检查程序,仍可能导致出口产品被压价,甚至被撤销订单;如果企业不能按照国外购买商的要求进一步改善所谓劳工状况,甚至还会被取消供货商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