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数据分析 1、WHY 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认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改进质量体系的机会。 2、WHAT 2.1确定与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和有效性有关的数据,包括: 2.1.1与产品有关的数据 2.1.2与体系有关的数据 2.1.3与过程有关的数据 2.2收集有关的数据,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2.2.1内部监视和测量 2.2.2外部检查或审核 2.2.3行业提供的数据 2.3分析所获得的数据 2.3.1采用有效的分析方法 2.3.2采用适宜的统计技术 2.3.3基于逻辑分析、权衡经验和直觉 2.4评价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的机会, 2.4.1基于分析结果 2.4.2确定现有或潜在问题及其原因并进行改进 2.5数据分析应提供的信息包括 2.5.1顾客满意,通过顾客满意监视和测量获得顾客满意度的有关信息。 2.5.2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通过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获得是否能够满足产品的要求以及持续稳定性。 2.5.3过程和产品特性及趋势,通过对过程及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获得过程和产品特性及趋势的信息。 2.5.4供方,通过对产品(进货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获得供方产品的有关信息。 3、WHO 主要职责部门:品质部门、市场部门、生产部门 4、WHEN 根据监视和测量分析获得结果的时间,可以定期(如每月一次)并在管理评审会议上对全年的结果进行分析。5、HOW 8.5改进 8.5.1持续改进 1、WHY 组织要持续满足或超越顾客的要求就必须进行持续改进 2、WHAT: 2.1持续改进(GB/T19000—2000 3.2.13)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2.2持续改进可以是针对产品、过程或体系。 2.3持续改进的范围可以从渐进的日常的改进至战略突破性改进项目。 2.4持续改进的输入包括: 2.4.1质量方针:通过提升方针确定改进的项目 2.4.2质量目标:通过目标的提高明确改进的项目 2.4.3审核结果:通过审核结果发现的问题改善薄弱环节 2.4.4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结果识别改进的机会 2.4.5纠正和预防措施: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达到改进的目的 2.4.6管理评审:通过定期对现有体系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的评价和分析持续改进体系的有效性。 2.5持续改进的结果可导致体系、产品或过程的更改。 3、WHO 主要职责部门:所有部门 4、WHEN 体系运行过程 5、HOW 5.1确定改进项目:应确定改进的具体项目及预期达到的目标,目标的确定应考虑投入与产出、风险与成本。 5.2现状分析: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改进的原因。 5.3确定改进方案,应确定改进的步骤、方法、责任人、时间要求、资源要求等。 5.4实施改进:确定的责任人应按照改进方案进行实施。 5.5评价效果,确认问题及产生根源是否已消除或影响已减少、或预期效果是否已达到并实现了改进目标。 5.6实施新方法;按改进后的要求实施,并对现有的相关体系进行更改。 6、错误的理解: 6.1持续改进是指不断地提升某一质量目标的改进活动。 说明:不仅限于质量目标提升的范畴。 6.2持续改进的原因是由于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发生。 说明:不仅仅是针对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 6.3所有持续改进项目应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立项。 说明:不是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