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循环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戴明提出的,而是由其导师休哈特(Shewhart)最早提出的(20世纪30年代),之前是PDSA(计划、执行、研究、行动),后来戴明演绎成PDSA(计划、执行、研究、行动)-SDCA(标准化、执行、检查、调整)循环,直至现在的PDCA(计划、做、检查、行动)循环,戴明博士也把这个工具归功于其导师休哈特。 PDCA分别代表: 1、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 2、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 4、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说到戴明,很多情况下是和质量管理相关的,现在我们把它运用到各行各业,单说工厂管理,就少不了它,从市场调查,开发、设计,到采购、试产、生产,再到销售、售后服务,各个环节都要用到这个循环,PDCA每一个环节少一个就会出问题。在此我不细做考究,我只想说明,这个PDCA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环",下面简单地解释一下: 1、首先解释PDCA不是一个环,它是大环套小环,就如同项目管理的项目管理过程一般,在各个层面上都应该参照这个循环,并组成一个大的循环。 2、其次,它是阶梯式上升的,这个循环走完一遍应该就已经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成果,到了循环的下一个周期,在范围上就应该产生了变化,所以说它不是一个平面环。 3、最后,在循环中有应有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来辅助PDCA的进行工作和发现、解决问题。 我们将PDCA的四个阶段的八个步骤写下来,再来看看我们怎么来实施。 Plan阶段: 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此时可以使用的方法就是风险评估了,不要在乎风险评估方法是否完备,我们并非指望靠这个找出所有问题,也不必要找出一个完整的风险列表,Rightsize就好。 2、分析各种问题因素或原因,这个阶段工作靠的是群策群力,因为我们可以使用因果图。 3、使用排列图和相关图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在信息安全行业使用排列就差不多已经到位了,排列图是Pareto发明的,还不知道的话,你就理解一个二八法则就好了,这个图不象因果图,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因为这个涉及到你应该告诉客户他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而不是象现在行业里的有什么就上什么,但从商业的角度,如果我们只解决20%,我们可能就没有钱赚了,粮食是很现实的问题啊。